在许多实际情况下,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从噪声源上进行处理,这时可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来降低噪声,工程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是用吸声方法来降低噪声,另外隔声也是常用的措施之一。但是,由于对噪声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,“吸声”和“隔声”作为完全不同的概念,常常被混淆了。
玻璃棉、岩矿棉一类具有良好吸声性能但隔声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误称为“隔音材料”,早年一些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吸声板被命名为“隔音板”并用以解决建筑物的隔声问题。为了合理使用材料、提高建筑物噪声控制效果,对“吸声”和“隔声”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了解和明确的必要。
隔声和吸声的区别
(1) 定义:声波通过媒质或入射到媒质分解面上时声能的减少过程,称为吸声或声吸收。用构件将噪声源和接收者分开,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,从而降低或消除噪声传递的措施,称为隔声。
(2) 目标:材料的吸声着眼于声源一侧反射声能的大小,目标是反射声能要小。材料隔声着眼于入射声源另一侧的透射声能的大小,目标是透射声能要小。
(3) 表达: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衰减吸收,一般只有十分之几,因此,其吸声能力即吸声系数可以用小数表示;而隔声材料可使透射声能衰减到入射声能的10-3~10-4或更小,为方便表达,其隔声量用分贝的计量方法表示。
(4) 解决问题的侧重点:吸声处理和隔声处理所解决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,吸声处理所解决的目标是减弱声音在室内的反复反射,也即减弱室内的混响声,缩短混响声的延续时间。隔声处理则着眼于隔绝噪声自声源房间向相邻房间的传播,以使相邻房间免受噪声的干扰。
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:
材料的吸声着眼于入射声源一侧反射声能的大小,目标是反射声能要小;
材料的隔声着眼于入射声源另一侧的透射声能的大小,目标是透射声能要小 。
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差异
当大部分声能进入材料(被吸收和透射)而反射能量很小时,表明材料的吸声性能良好,吸声系数大于0.2时,可称为吸声材料。用材料或构件隔绝或阻挡声音的传播以获得安静的环境称为隔声。当声音入射至材料表面,透过材料进入另一侧的透射声能很少,表示材料的隔声能力强。入射声能与另一侧的透射声能相差的分贝数,就是材料的隔声量。
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反射很小,这意味着声能容易进入和透过这种材料;可以想象,这种材料的材质应该是多孔、疏松和透气的,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。它的结构牲是:材料中具有大量的、互相贯通的、从表到里的微孔,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气性。对于隔声材料,要减弱透射声能,阻挡声音的传播,就不能如同吸声材料那样多孔、疏松、透气,相反,它的材质应该是重而密实的,如钢板、铅板、砖墙等类材料。
声材料材质的具体要求是:1、密实无孔隙;2、有较大的重量。
吸声和隔声的结合
吸声和隔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,但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,它们却常常结合在一起,并发挥了综合的降噪效果。
例如:1、隔声房间:为避免相邻房间较高声级的噪声的干扰,一般需加大分隔墙的隔声量,此时如果在室内顶棚上再加吸声处理,可以提高降噪效果。
2、隔声罩:它常常是隔声材料和吸声材料的组合装置,一般采用金属板、在罩内敷设吸声材料,使罩的实际隔声量大大提高并接近金属板的隔声量。
3、由板材组成的复合墙板:往往在墙板中间填入吸声材料,它同样减弱了声音在二板间的反复反射,提高了复合墙全为整体结构的隔声量。
4、交通干道的隔声屏障、车间内的隔声屏、管道包扎等。 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的合理给合,发挥了两种材料材质机理上的各自优势,从而提高了降噪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