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由外耳、中耳、内耳三部分构成,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,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,将声音传到内耳,再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,使我们感知到声音。
日常生活中,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,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耳聋,出生基因缺陷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,突然的爆震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,长期生活在噪音中也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……
伤害听力、导致耳聋的因素可以说是“无处不在”,其中,常见、主要的就是噪声。
噪声性听力下降可分为慢性与急性。急性是近距离、突发性的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;慢性则是指长期接触噪声导致的慢性听力损伤,例如长时间听耳机,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,先引起听觉疲劳,当鼓膜长期受到过量刺激,会使末梢感受器受到损害,最终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。
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
暂时性听阈位移:
1.听觉适应:听阈可以提高10~15dB,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即可恢复。
2.听觉疲劳:听阈提高超过15~30dB,离开噪声环境后,需要数小时甚至数10小时听力才能恢复。
永久性听阈位移:
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。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,听力曲线在3000~6000Hz(多在4000Hz)出现“V”型下降。
对于永久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,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,没有药物、手术或其他方法可以使已经下降的听力恢复,可以做的是保护好残余的听力。因此,保护听力,我们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。